close

殼資源:A股泡沫之源

目前的大盤指數點位、指數平均市盈率都泡殼處於一個歷史低位,但毫無疑問的是,A股存在局部的嚴重泡沫,又集中在新股、小盤股、績差股等幾大板塊。以11月2日在中小板掛牌交易的浙江世寶為例,發行價2。5,但上市首日股價被爆炒至18。75元,與此相應的是,浙江世寶的H真空成型股價格是2。5港元,市盈率僅為4。5倍。市盈率是考察估值高低最基本的指標。從上證6124點下來,A股已經經歷了近五年的熊市,但截至12月24日,Tray盤A股是市盈率在30倍以上的仍有1078家,市盈率過百的仍有243家。

  對於A股投資者,已經習慣了這類新股的爆炒。但A股還存在一個更詭異的現像:“極限市值”。在正常的市場,的股價與業績直接相托盤關,業績好股價漲業績差股價跌,但在A股股價一旦跌到某個區域後,就會再跌不動。所以很多股民的經驗告訴他們,買低價股風險小,即使這個是虧損的ST或是*ST。

  截止12月24日收盤,A股仍在交易的所有的總市值中,總市值最低的是st太光,總市值仍有5。88億。而在2012年前三季度就虧了9。4億的ST長油,總市值仍有43億。也就是說,在A股不管上市怎麼虧,總市值不會低於5。8億。這就是A股“極限市值”。

  這個“極限市值”來源於制度性的症結。一方面上市不容易,千軍萬馬過獨木橋,另一方面上市退市難,所以這些績差股反而有了重組的價值,也就是殼資源。業績差了就重組,股價跌了重組成本反而小了,更是“好殼”。

  這是這個殼資源的存在,導致了A股的資源錯配,導致了A股的泡沫高企。因為殼資源的存在,對於績差股來說,市盈率對於它們已經失去了意義,內襯它們重組的價值更大。上世紀在90年代末,甚至一個預告虧損的同時股價反而開始上漲,因為有了”重組預期”。

  A股上市於是就成了一個一本萬利的生意。一上市先圈幾個億,這幾億玩砸了或者弄走了,虧再多了也不要緊,把這個殼一賣再拿幾個億走。所以在A股上市的是衝刺上市,要條件要上,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,上了就萬事大吉。而在成熟的市場,上市只是一個融資途徑而不是目的。如果上市費用過大估值過低企業就會取消上市。

  現在我們可以明白,造成A股泡沫嚴重的根源並不在股民,而在制度本包裝盒身。退市新政的第一槍打響。而最終為這一切買單的是普通股民。期待讓退市成為常態,讓A股恢復正常的資源配置功能,讓股民投資者享受投資紅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ash2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